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选址
1 就选址而言,尽管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没有格外的需要,但是从生物安全视点讲该实验室所在的方位对比志向。
主实验室技术参数:
1、洁净度8级 Cleanliness Class 8
大于等于0.5μm的尘粒数大于352000粒/m3(352粒/L)到小于等于352000粒/m3(3520粒/L),大于等于3μm的尘粒数大于3000粒/m3(3粒/L)到小于等于30000粒/m3(30粒/L)。
2、照度:***低≥300Lx,
3、噪声:≤60dB
4、相对湿度:30%~65%
5、温度:18-25℃
6、压差:-10Pa
7、气流方向:单相流,从清洗区流向污染区
8、墙面、吊顶:彩钢板:钢板厚度0.426,15克覆膜
9、铝合金:门窗用电泳质料,其他均选用喷塑。
10、净化门:带观察窗,闭门器
11、高效送风口:不锈钢冲压成型
12、地上:PVC卷材
13、洗手盆:不锈钢质料,内含感应水龙头、自动干手器
14、传递窗:不锈钢机械连锁
15、洗眼器:不锈钢台式
16、送风机组:内含新风口、新风回风混合段、送风段、均流段(修补段)、中效段、出风段、消声段
17、排风机组:出口有高效过滤器过滤
18、操作台:贴面理化板
19、入口处有国际通用生物安全危险符号,一同有标明实验室名称、避免办法担任人、急迫联络办法的有机玻璃板。在出口处有黑私自可明晰辨认的安全出口象征。
围护结构
BSL-1实验室
1) 无需格外选址,一般建筑物即可,但应有避免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进入的规划。
2) 每个实验室应设洗手池,宜设置在接近出口处。
3) 在实验室门口处应设挂衣设备,自个便装与实验室厂服分隔放置。
4) 实验室的墙面、天花板和地上应平坦、易清洗、不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地上应防滑,不得铺设地毯。
5) 实验台面应防水,耐腐蚀、耐热。
6) 实验室中的厨柜和实验台应健壮。厨柜、实验台彼此之间应坚持一定距离,以便于清洗。
7) 实验室如有可打开的窗户,应设置纱网。
8) 实验室内应确保工作照明,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强光。
9) 应有恰当的消毒设备。
BSL-2实验室
1) 满意BSL-1的需要。
2) 实验室门应带锁并可自动关闭。实验室的门应有可视窗。
3) 应有满意的存储空间摆放物品以便利运用。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外还应当有供长时间运用的存储空间。
4) 在实验室内应运用专门的厂服;应戴乳胶手套。
5) 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域外应有存放自个衣物的条件。
6) 在实验室地址的建筑内应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并如期查看和验证,以确保符合需要。
7)应在实验室内配备生物安全柜。
8) 应设洗眼设备,必要时应有应急喷淋设备。
9) 应通风,如运用窗户自然通风,应有防虫纱网。
10) 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和应急照明。必要时,重要设备如培育箱、生物安全柜、冰箱等应设备用电源。
11) 实验室出口应有在黑私自可明晰辨认的标识。
下面分类具体介绍如下:
1 实验室围护结构选用彩钢板材料,表面润滑、耐腐蚀、防水,全部缝隙可靠密封,便于清洗消毒,且防震、防火。
2 天花板、地板、墙面间的交角均为圆弧形,且可靠密封。
3 地上选用PVC材料,防渗漏、无接缝、光洁、防滑。
4 实验室的全部门均可自动关闭。
5 实验台面选用理化板,防水、耐腐蚀、耐热。
6 全部入口处均能避免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进入。
7 实验室出口有在黑私自可明晰辨认的标识。
平面结构与分区
1 分区:分为清洗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1.1 清洗区:用于实验人员工作活动、歇息的区域。
1.2 半污染区:即缓冲走廊,用于标本的传送、废物的输出、进入更衣室,
1.3 污染区:是实验室的中间区域,用于实验操作。
2 设置:包括配电箱、空调、更衣柜、II级生物安全柜、实验台、洗手池、洗眼器、传递窗等。
实验室消毒隔绝需要
1 需要
1.1 实验室相对独立,通过隔绝门与公共部位相隔。实验中间区应包括实验室间及与相连的缓冲走廊,明晰区分为清洗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1.2 实验室内全部物品应专用,需带出时有必要严峻消毒。
1.3 实验室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应穿戴好自个防护用品
1.4 培育基、组织、体液等有必要放入防漏密闭的容器内储运。
1.5 血清学实验、致病菌查看、样品处置及分装应在II级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1.6 样本离心时,离心机应放在排毒柜内或生物安全柜内进行,以防发作气溶胶或溅起。
1.7 实验进程中运用的器材、实验扔掉物均应按规矩进行消毒、灭菌处置。
1.8 实验结束,先消毒物体表面,再按规矩程序脱下自个防护用品,并进行空气消毒。
1.9 脱离实验室前,有必要按有关规矩清洗消毒双手。
1.10 仪器设备运出实验室前有必要按有关规矩进行严峻消毒。
2 消毒办法
2.1 实验室内空气消毒
2.1.1 可运用送排风系统加强通风。
2.1.2 紫外线灯管、灯车适用于无人室内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常用的室内悬吊式紫外线灯对室内空气消毒时设备的数量为均匀1.5W/m3(照射强度≥70MW/cm2),照射时间不少于60分钟。
2.2 实验室表面消毒
2.2.1 地上
实验室地上要湿式拖扫,阻止干拖干扫。需消毒时,可用有用氯为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拖地,消毒液用量不小于100ml/m3。污染区和清洗区拖把应专用,不得混用。运用后,用上述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用水清洗洁净,悬挂晒干,***好在阳光下晒干后备用。
2.2.2 物体表面的消毒
实验台、桌、椅、凳、门把手等可用有用氯为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擦拭,并作用10-15分钟后及时用清水擦拭,以除去残留的消毒液。
2.2.3 手的消毒
实验室工作结束后应当即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选用感应式自动洗手设备,运用瓶装式液体皂,洗手后可用一次纸巾擦拭,***好用烘干机烘干。脱离实验室前,脱掉厂服后,应进行手的清洗。
2.2.4 病原微生物实验污水消毒
按GB(8466-2001《医疗机构污水排放需要》实行。
清洗处理原则
1 实验室清洗的原则
实验室的清洗工作要在确保生物安全的条件下进行,符合生物安全防护的需要,恪守先消毒后清洗的原则。一般情况下,生物安全实验室应由专门人员进行消毒,但每名实验室工作人员都有责任做好实验室清洗和消毒工作。
2 清洗和消毒用品
实验室应备有必要的清洗和消毒用品,首要包括拖把、抹布或纱布、水桶、消毒液、配好的75%乙醇等。
3 消毒剂
首要是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
4 消毒器械
首要是紫外线灯、紫外线灯车。紫外线的穿透才能格外弱,因此有必要守时守时对紫外线灯进行清洗。一般情况下每月运用浸有75%乙醇的抹布擦拭灯管一次,擦拭前,先拔掉插头并冷却10分钟;还应常常查看紫外线灯的照射强度,当照射强度低于初始照射强度的70%时,就应由专业人员更换灯管,一般情况下每三个月查看一次紫外线灯的照射强度。
5 坚持实验室环境的整齐
实验室内阻止饮食、吸烟、会客和喧闹。每项工作完成后,有必要清洗台面,恢复实验室的待工作状态。实验室台面和器械应在每次实验操作完成后及时用消毒液擦拭表面。
6 实验室地上的清洗
实验室地上要湿式拖扫,阻止干拖干扫。需消毒时,可用0.1%过氧乙酸或有用氯为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拖地,消毒液的用量不得少于100ml/m2。污染区和清洗区拖把应专用 ,不得混用。运用后,用上述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用水清洗洁净,悬挂晒干,***好在阳光下晒干后备用。每次实验结束后由工作人员运用消毒液拖地,每月彻底清洗一次。
7 实验台、桌、椅、凳。门把手的清洗
可用0.1%过氧乙酸拖地或有用氯为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擦拭,作用10-15分钟后及时用清水擦拭,以除去残留的消毒液。
8 纺织品的清洗
棉织厂服、帽子、口罩等放入专用的污物袋中,用70℃以上热水加洗刷剂洗刷;有明显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随时喷洒消毒液消毒或放入专用污物袋中,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置。
9 仪器设备的清洗
可用消毒液或75%乙醇擦拭表面消毒,再用中性洗刷剂和清水擦拭去污。
10 手的清洗
实验室工作结束后应当即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选用感应式自动洗手设备,运用瓶装式液体皂,洗手后可用一次纸巾擦拭,***好用烘干机烘干。脱离实验室前,脱掉厂服后,应进行手的清洗。
消毒隔绝原则
1 及时消毒
1.1 当实验微生物污染实验环境时,应当即间断实验,用有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置。
1.2 实验室被空气和气溶胶传达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应当即关闭实验室进行消毒处置。
1.3 可疑污染的物品带出生物安全实验室前,应进行彻底灭菌或消毒处置。菌株和有关样本应对样本的载体和包装容器表面进行严峻灭菌或消毒处置后,方可带出,且在取出样本时应对载体进行再次消毒处置,对包装容器进行灭菌或消毒处置。
1.4 盛装污染微生物实验耗材的容器应有足够的消毒液,用过的耗材当即浸入消毒液中。
1.5 实验结束后,应当即对实验环境进行消毒处置,如擦拭、消毒工作台面、地上,打开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以上。
1.6 实验完成后,对实验扔掉物应当即进行高压灭菌或消毒等无害化处置。
1.7 实验人员在实验结束后应当即清洗消毒双手,洗脸,必要时应洗澡更衣。
2 彻底消毒
2.1 对需消毒的物品应采用彻底的消毒办法,不留死角。
2.2 消毒液浸泡消毒时,要将被消毒物品全部浸泡在消毒液中,对有管腔的物品,应将消毒液灌入管腔,打扫气栓。
2.3 消毒剂擦拭消毒时,要将消毒液擦拭需要消毒物品的全部表面并坚持充沛作用时间。
2.4 消毒政策的选择要根据实验情况而定,凡可以接触实验微生物的实验器材、实验环境(包括台面、地上、墙面、空气)、人员(个别及防护用品等)均应采用相应消毒处置。
3 有用消毒
3.1 要根据消毒政策和微生物的种类选择适合的消毒和灭菌办法。
3.1.1 对细菌芽孢、真菌孢子污染的物品,选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法。对于受高抵抗力致病因子污染的器材有必要用氢氧化钠和高压蒸汽(136℃,60分钟)进行消毒处置。
3.1.2 对遭到分枝杆菌、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选用中水平以上消毒办法。
3.1.3 对遭到一般细菌繁殖体、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选用中水平或低水平消毒办法。
3.14 存在较多有机物(如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的物品消毒时,应加大消毒药物的运用剂量和/或处长作用时间。
3.1.5 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格外严重时,应加大消毒剂的的运用剂量和/或处长作用时间。
3.1.6 选择表面消毒办法,应考虑表面性质,润滑表面可选择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或消毒液擦拭,多孔材料表面可选用喷雾消毒法。
3.2 消毒器械和消毒液应有卫生容许批文。
3.2.1 消毒产品应在有用期内运用,应依照阐明书标明的作用浓度(或强度)、作用时间和运用办法进行消毒操作。接连运用的消毒剂应守时查验有用成分含量并及时更换。
3.2.2 消毒、灭菌设备应守时测定消毒或灭菌作用。大型消毒、灭菌设备在正式运用前和大修后,应通过功能查看,证明可以有用运用。
4 注意事项
4.1 要减少消毒处置对人体的损伤、对物品的损坏、对环境的影响。
4.2 根据被消毒物品的理化性状,选择相容性好的消毒剂。耐高温、耐湿的物品和器材,***高压蒸汽灭菌;金属、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可选干热灭菌。畏热、畏湿、畏腐蚀及贵重物品,可选环氧乙烷薰蒸消毒、灭菌。
4.3 用于人体消毒的消毒剂应选择对人体肌肤粘膜影响较小的消毒剂。
4.4 用于环境消毒的消毒剂,要严峻依照消毒政策、政策污染物种类以及污染程度,以其抵达有用消毒、又不污染环境为条件,合理选择消毒剂运用浓度和作用时间。
实验室扔掉物处理
1 实验后的扔掉物如不及时处置则会污染环境,从而对工作人员构成损害,因此有关人员有必要严峻按规矩实行。
2 实验样本在处置和进行实验室查看时发作的扔掉物,如平皿、吸头盒、塑料试管等应放入恰当的容器或严峻防漏的高压袋内。
3 实验进程中产和生的污染性液体物质、扔掉的液体标本、培育物等应放在盛有消毒液的严峻防漏的专用容器中,并及时加盖。
4 进行实验全部必要运用的锐器,如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微量移液器吸头、玻璃用具、手术刀片及碎玻璃,有必要放入指定专用的坚壁容器中,加盖密封。
5 以上全部盛有扔掉物的容器,在每次实验完成后,应送高压灭菌。
6 实验室全部废物及用过的乳胶手套、隔绝衣、口罩、一次性帽子等,装于相应的污物袋内,经高压消毒处置后扔掉。
7 全部临床标本在留验期往后,均应高压消毒处置后再进行后续处置。
8 高压锅应有专人担任,严峻按运用阐明操作,确保在121℃条件下,高压起码30分钟,以抵达有关灭菌消毒需要。
9 全部实验发作的扔掉物,有必要经严峻高压消毒后方能运出实验区,并送到指定地址会集焚烧处置。
10 空化学制品容器
10.1 非危险性的空化学制品:依照公例消毒后,按一般扔掉物分类处置。
10.2 危险性空化学制品:不得将危险性空化学品容器按一般扔掉物处置。根据有关危险化学制品处置办法进行相应无害化处置或由上级主管有些处置。
11 假设遇到本工作指导书中未提及的情况,请与实验室安全有些联络。
惯例安全操作规程
1 阻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观赏实验室等格外情况须实验室主任同意方可进入。
2 阻止在实验室工作区饮食、吸烟、处置隐形眼镜、化妆、存放食物和平常生活用品。
3 与实验无关的物品不得带入实验室。
4 接触微生物或富含微生物的物品后,要洗手;脱离实验室前要脱掉并洗手。
5 实验进程中,严峻按有关操作规程操作,下降溅起和气溶胶的发作。
6 每天起码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起后要随时消毒。
7 以移液器汲取液体,阻止口吸。
8 全部培育物、扔掉物在运出实验室前有必要经可行的消毒或灭活,如高压消毒。需运出实验室消毒的物品应置于防渗漏的专用密闭容器内。
9 拟定尖锐用具的安全操作规程。
10 拟定有用的防鼠防虫办法。
11 实验室入口须贴上耀眼的生物危险象征,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级别、实验室担任人及其他有关担任人姓名、电话。
第二章 格外安全操作规程
1 实验室相对独立,明晰区分清洗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三区不得穿插,人流与物流分隔。
2 进行感染性实验时,阻止他人进入实验室,或有必要经实验室主任附和方可进入;免疫耐受或正在运用免疫抑制剂的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或有必要经实验室主任附和方可进入。
3 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免疫接种和查看(如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等)。
4 必要时收集从事危险性工作人员的底子血清留底,并根据需要守时收集血清样本,查看并出具陈说,如有疑问及时处置。
5 实验室主任应拟定规章原则和生物安全程序,并归入生物安全手册,由实验室担任人专门保管,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前要阅读并在工作中遵循实行;其他人员须奉告其潜在危险并符合进入实验室需要,经实验室主任容许方可进入。
6 工作人员须接受有关的潜在危险知识的练习,把握避免显露及显露后的消毒处置程序;每年要接受一次***新的练习。
7 除格外情况,阻止在实验室运用锐器,尽可以运用塑料器材替代玻璃器材,有必要运用时应严峻恪守锐器安全操作规程。
8 培育基、组织、体液及其他具有潜在危险性的扔掉物须按扔掉物处置原则处置。
9人员显露于感染性物质时,应及时向实验室担任人报告,并记载事端通过和处置计划。
10 阻止将无关动物带入实验室。
11 实验进程中应运用查验合格的二级生物安全柜。
12 实验设备在运出修补或修补前有必要严峻消毒。